《仙剑奇侠传》是一款大家都很熟悉的网络游戏,而说到它的游戏开发者:上海软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软),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当2015年2月7日,上海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宣布重新成立的时候,也预示着《仙剑奇侠传》将重新回归玩家视野,而这也是这个老牌网游公司的一次荣耀回归!
上海软星科技有限公司
上软沉浮录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2007年的9月,彼时的上软在发行《仙剑奇侠传四》后宣布解散,留下的是无数玩家的不解与一地的叹息,同时还有轰然倒塌的国产单机游戏。
上软(上海软星)对于新生代的玩家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要放到十几年前,上软是国内游戏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研发了《汉朝与罗马》、《仙剑奇侠传三》、《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阿猫阿狗2》、《仙剑奇侠传四》五款单机游戏,以及《阿猫阿狗大作战》一款网络游戏。在当时,仙剑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单机游戏,就连资格更老的轩辕剑都不能否定这个事实。在获得无数殊荣的背后,仙剑的推进之路实际上并不轻松,同时伴随着的还是上软的沉浮录。
事实上,当时上软的解散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时任上软负责人的工长君(张毅君)与张孝全成功的推出《仙剑奇侠传三》,挽回了因前作的失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续作《仙剑奇侠传四》也成为国产单机仅有的扛鼎之作。然而,当时的游戏市场已是网游的天下,不消说WOW等世界级大作的引进,就连国产网游也有不少获得了成功。前有网游压境,后有盗版肆虐,国产单机已死的论调开始影响着江湖。上软选择在当时解散并不奇怪。
说起上软,不得不提起两个人,第一个是姚壮宪。
姚仙的江湖
悠悠江湖,谁不沾染些任侠之气。姚壮宪是个有任侠之气的人。矿冶专业的他没有按照按专业就业的既定剧本去延续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是带着大学时期的兴趣之作试图投石问路。而这一投,一石击破水中天,他的伯乐是台湾大宇。
在姚壮宪初出茅庐之时,台湾的单机游戏市场已有一定的规模,此时的大宇已有“轩辕剑”这样的金字招牌,并且代理着不少国外大作,自然雄心勃勃。但面对前有未有的市场机会,大宇想走的更快与更远。姚壮宪给大宇带来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与当时游戏市场为数不多的才情。他在1989年仅二十岁时研发出了《大富翁》,以台币十万元卖断的《大富翁》在台湾一举卖出三万套。在游戏还未普及进千家万户的年代,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有一就有二,《大富翁》很快的推出了第二代,并且反响不凡,但有感于《轩辕剑》系列的大格局与《最终幻想》的大制作,他希望能有自己能出一款与之媲美的作品。制作《仙剑奇侠传》的年头在此时应运而生。
“仙剑”描绘的是一个优美的仙侠世界,看过还珠楼主所著的《蜀山剑侠传》的读者一定会对游戏中的一些元素感到熟悉。游戏中的微言大义,平等博爱构建了一个磅礴的世界观,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国产游戏中的少见。酒剑仙的诗酒猖狂,赵灵儿的清纯善良,林月如的坚韧执着,甚至是彩依的“世间有无情人、却有深情妖”可谓处处灵秀,面面称道。我们能在这款游戏中感受到很多,有矛盾,有力,有趣,也有遗憾与悲伤。当一款游戏能让人潸然泪下,它的成功便是理所当然。
《仙剑奇侠传》一举奠定了姚壮宪在大宇的地位,也让大宇坚定了开拓中国游戏市场的决定。在2000年7月,大宇在北京注册软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任命姚壮宪为总经理。2001年,在姚壮宪的支持下,张毅君在上海成立软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仙剑奇侠传》让大宇名利双收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宇一面想让“仙剑”系列如同《最终幻想》一样成为公司的旗帜,一面又担忧于后继之作难续辉煌。在几度挣扎间,《仙剑奇侠传二》差点砸了“仙剑”这块金字招牌。但幸好,《仙剑奇侠传三》力挽狂澜,也使得仙剑系列能够续存,而说起仙剑三,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人,他就是张君毅。
他叫工长君
工长君之名取自于张毅君的姓。不同于姚壮宪的光芒万丈,在自行创业之前,张毅君更像一个“幕后”人物。人们提起仙剑第一会想到久负盛名的“姚仙”,而忽略其他。实际上仙剑系列能有后来的辉煌,工长君居功至伟。
在《仙剑奇侠传二》推出之后,大宇的金子招牌摇摇欲坠,流程太短,部分迷宫太简单,结尾交待太让人看不懂等都成为二代的硬伤。在当时,姚壮宪已不参与《仙剑奇侠传》的具体制作而负责公司的战略,上海软星承担起仙剑的命运。
工长君曾表示,《仙剑》是一个悲剧,如果大宇在这方面真有突破,无非是造出一个更悲的悲剧,如此周而复始,一旦到了一个极点就很难突破,因此必须从内容的角度突破。
如何变?变在哪里?在仙剑2失败的巨大压力下,仙剑3的变革能否有效?这些问题不仅是工长君日思夜想的问题,也是外界瞩目的焦点。
于是在《仙剑2》上市的半年之后,《仙剑3》闪电般的问世,故事情节与前作基本没有联系、画面改为全3D、首次由国内研发小组研发等等,《仙剑3》彻头彻尾的改变一度让外界看不懂。但好在玩家认同了。
以“轮回”为主题的《仙剑3》在当时无论是剧情还是人设均是国产游戏中的高水准,此时的仙剑才算是自成一系,成为一部伟大的游戏作品。但成功带来了足够的名,却没能带来足够的利。此时的大宇开始倾向于网游发展,而削减了单机的研发资金。上海软星表面上风光无限,可实际上日资并不好过,工长君有苦难言,却也得咬着牙继续研发《仙剑3》外传与《仙剑四》。
2007年8月,《仙剑奇侠传四》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制作人张毅君、张孝全等人到场签售。虽然网游在此时已是市场上的主流,但并不妨碍单机玩家用排起长队购买的态度来捍卫单机。《仙剑四》一周内销量达20万套,在日渐萎缩的单机游戏市场中可谓是一个奇迹。然而,就在一些单机玩家高唱国产单机不死的赞歌时,传出了张毅军、张孝全辞职,上海软星解散的消息。赞歌变成了挽歌,国产单机游戏轰然倒塌。
至今为止,仍有玩家认为《仙剑四》之后再无仙剑,因为上海软星早已湮灭,昔日的种种传说只能靠回忆与记录去阅读。
扛旗者张孝全
此时,前后七年多,早已物是人非。工长君、王世颖等昔日上软功勋要么自行创业,要么另投他处。再想重回当年已不可能,也无必要。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只要有一颗炙热的心,依然能挥毫泼墨书写新的传奇。
而张孝全,则选择撑起曾经的上软大旗。但此时已不比当年,单机游戏在中国只能昙花一现且难以持续,移动网络带来的是一个速度与激情的时代。不过单机“仙剑”之名更多的只能靠情怀去支撑续存。正如工长君曾言:“《仙剑》”必须变。
面对移动游戏的浪潮,《仙剑》作为国产游戏最知名的标志,它本身已是优质游戏的代名词。如今的上软专攻手游,也颇暗合手游市场“IP热”的潮流。只是,之前的卡牌仙剑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市场反响,《仙剑》的能量放在手游中,能发挥出多少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