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品藏
^
大暑的节气特点是什么-大暑的节气含义

  在大暑的物候中有腐草为萤的物候,古时误认为萤火虫是由腐烂的草变化而成,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暑的酷热,热到草都烂掉,一起看看大暑的节气特点是什么吧,除了腐草为萤之外,大暑还有着大雨时行的物候,雨水比其他节气更为频繁,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大暑的节气含义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大暑的节气特点是什么】

  腐草为萤,大雨时行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台风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诗人陆游形象地描述了台风袭来时的壮观景象。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根据1951~1995年45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7个,登陆最多的一年(1971年)有12个,登陆最少的年份(1951、1998)仅有3个。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7月和9月一样多,平均都是1.9个;8月份位居第二,平均登陆1.8个。

  酷热难挡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

  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伏旱严重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2003年6~8月的最热城市是福州、杭州、长沙和南昌。

  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见,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大暑汛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大暑的节气含义】

  大暑的节气含义就是全年中最热的时节。

  大暑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

  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每年7月下旬(约大暑节气后),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全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这时节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全国南北各地温度相差不大。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

  炎热之极

  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七下八上),相当于大暑后至立秋这段时间。

  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大暑节气推荐饮食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吃凉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能让人提起食欲。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冬笋与烧鸭的身影。

  3、吃凤梨

  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4、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亲品藏移动版(m.qinpinchang.com)